”
萧皓轩眸色沉了几分,夏晨欢这是想辅人上位。
“你看中谁了?”听他的意思,早已有仁君之选。
“夏国门阀割据,皇权旁落,各中势力勾结抗衡。百姓需要一个“仁君”,但他同时也必须是一个“明君”,一个能将权力集中于中央的人。”
夏晨欢顿了顿,看向男人,“敢问王爷,一个明君最重要的品质是什么?”
萧皓轩脱口而出,果敢自信,“识才善用。”
夏晨欢笑笑,“王爷日后当是明君,我之愚见亦如此。一个王朝衰微的下限,往往是君王个人能力的下限。而一个王朝兴盛的上限,则是同期士族阶层、为官之人能力的上限总和。”
他似笑非笑地望着男人,“王爷以为,那唯才是举的科举制,父皇想得出来吗?世家大族又如何能容忍自己的既得利益被侵犯?”
萧皓轩面不改色,脑子转的飞快。夏国科举制确由夏皇在七年前推行,阻力重重,但到今天也算站稳脚跟。期间主要是靠微衰贵族和低姓世家的支持,其中就有……郑氏。
男人眼神一凌,须臾之间已理清来龙去脉。
“那年他不过十二岁,就能用计使父皇施行科举制,并让本家支持护行。这些年来靠此收归人才,暗中壮大,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