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
当初徐铮重修宏觉寺的时候,和庙里的方丈、监院、当家师、知客师、首座等都混的极熟悉,一番打听之后,终于得到了阮大铖的下落。
知客师告诉徐铮,阮大铖去山南郑和墓凭吊了。
徐铮只好带着人,马不停蹄的赶到了郑和墓。
不管是后世还是此时的郑和墓,徐铮都来过。
后世的郑和墓要比现在的气派很多,郑和雕塑、纪念堂等附属建筑都是在一九八一年添置的。但是郑和出身回民,尽管是皇帝赐葬,但是回民墓葬一向讲究“葬必从简”,写手揣测如此奢华只怕有违三宝太监的本意。
徐铮望着眼前郑和的坟墓,简简单单,平平淡淡,只是一块石碑上面写着郑和的名讳以及几句碑文。
坟前还有两座坟茔,同样大小的墓碑,上面同样写着墓主人的名讳和碑文。
坟地四周载种不少青翠提拔的松柏。
西南两里处隐约有一座不大的村落。
徐铮下了马,步行到郑和墓钱,坟前果然有祭拜过的痕迹,只不过四周空无一人。
徐铮苦笑了下,索性也对着郑和墓弯腰施礼,也凭吊了一番。
凑得近了,徐铮发现郑和墓碑上的碑文是用大明官话和阿拉伯语共同写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