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遍地饥荒普遍缺粮的年头,五里寨的名头一出后,无数的流民听闻了消息后蜂拥而至,在短短的半年时间里,涌入应州府的流民就达到了六万,庞大的流民带来的是庞大的压力。面对着应州城里城外那遍地的流民,郑发奎也慌了,他急忙找来了岳阳商量对策。
但是岳阳对此却胸有成竹,他向郑发奎提出了几个对策。那就是将将应州城里那些落魄的读书人都召集起来,将他们派到下面去担任书吏、典吏或是令吏之职,将这些人都分流到各个乡下、厂矿和农场去。该开矿的开矿、开荒的开荒、办养殖的办养殖。这样一来就能将流民们很快的分流下去。而且岳阳同时也派人到山西各地展开了宣传,蛊惑各地的读书人都到五里寨来做事。
崇祯七年阴历三月,时任应州守备的岳阳在五里寨迎接了来自太原府的两位贵客,他们是山西巡抚许鼎臣和镇守太监魏同和。
春日的阳光懒洋洋的洒在田野上。岳阳和郑发奎率领着顺宝、胡老三、吴成枫、海楼以及岳来福等一众人拥着许鼎臣、魏同和两人浩浩荡荡的走在田埂上,周围则是许多牵着耕牛扛着锄头的百姓。如今的五里寨的百姓可不是两年前的时候,吃饱了饭的他们如今都精神饱满的行走在田野里。
看着周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