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用力于人道之所宜,不惑于鬼神之不可知。如若藏文仲居蔡,山节藻棁,则为不智。这是民间自古留下的传承,上位者不言鬼神之事。幽州风情就是儒家中所不认同的地方。
可幽州神灵之事大行其事,自然赢得了天下许多儒生的骂名。
对于幽州官府来说,儒生是官员的主要来源。好在乾泰早在五年前就有准备,那时就开办了“同文馆”、改革了涿郡内的书院,后来一直也没有停滞、不断发展。所以幽州内乾泰的官府有充足的本地儒生可用,不然怕刘伯溪他们早就以死相谏阻止乾泰支持神邸发展,哪怕地府庙确实能够庇护百姓也难敌儒生反驳呀。
其实,在幽州的一些茶馆中、书院里,也有一二书生在偷偷议论如今州中的事情。对于这种事情,乾泰也有了解不过只是在监控之中,并没有严打。因为在州内有一些小范围的议论也成不了什么大事,流言菲语向来是堵不如疏,让治下有些其他言语乾泰也能看清一些人事。(如果说问什么这些书生都偷偷摸摸的议论,竟没有一个刚烈之人站出反对?那是因为有谁敢大声言论,四周都是地府庙的信民普通百姓,要是有书生反驳甚至不用乾泰说,信民就会让这个书生骂得体无完肤,“地府庙”在幽州太得民心了。)
在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