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毅心里的份量,同时也将儒生的地位提高在其他三民以上,因为无论泰山封禅是好是坏,但终归还是属传统文化思想的范围,所有的仪式、祭文、主持事宜是由儒生来付责。
另外有人都还计划好了,一但商毅答应举行泰山封禅,就会接着上奏,要求商毅加尊孔子,加封孔家,请进一步加强传统的影响力,虽然新帝国建立之后,仍然按照旧例,封孔子后裔为世袭衍圣公,并在文庙里奉立了孔、孟、董、朱的位置,但并没有给这些圣贤加什么尊号之类的尊称,在许多人坚持传统的人看来,这显然是不行的,而如果商毅举行泰山封禅,也就可以顺势提出这些要求来。
对这些想法,商毅也未必没有察觉,其实商毅对儒学并不排拆,因为儒学是中国几千年来的文化基础,没有儒学也就没有中国,尽管在另一时空里,后来还出现过几次反儒批儒的运动,但都无法动摇儒学在中国的地位,也可以说,儒学其实己经深入到毎一个中国人的骨子里,任何想改变这一现像的做法,最终都只能以失败而告终。
尽管儒学有保守、消及的一面,但也并不是没有可取之处,相反还有很多值得称道、继承、发扬的地方,而且最原生态的儒学,其实是非常开放的,可以放入许多东西,因此在后世从儒学中又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