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一些中原的汉人为了躲避战乱搬到了岭南,把中原文化带了过来,成为最早的客家人。当时的岭南十分荒蛮,风水恶劣,野兽横行,再加上当地土著的侵扰,那些客家人的生活苦不堪言。他们聚族而居,害怕漆黑的夜晚,因为那是野兽出没的时候,土著也喜欢在夜黑风高的时候前来偷袭。因此,他们崇拜月亮,认为月亮可以带来光明,有助于他们防御外来之敌。
到了后面,他们根据月亮的形状发明了一种城堡式的建筑,那就是土楼。不仅可以居住,储存粮食,还可以作为防御工事。最早的土楼是分作两半的,中间用墙隔开,一半住活人,一半住死人。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当时的客家人很迷信,他们有很深的祖先情结,也就是祖先崇拜。自己的住宿安全问题解决以后,生怕先人的遗体埋在外面被野兽给糟蹋了,或者被土著给催残了。那怎么办呢?把他们也请进住所里来。
土楼建好以后,那些人把他们先人的遗骨挖了出来,请了进去,棺材里放一些防臭或者防腐的东西。为了显示同等的待遇,那些死人住的地方和活人住的地方格局是一样的,储藏室则用来放他们生前的遗物。i^虽然现在没那种吓人的‘住法’了,但很多客家人依然保留着先人入葬以后,过段时间挖出来再重新埋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