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官向他言道,公主向得圣上亲爱,圣上每遇大事,定先问‘公主知否’,由此可见公主在圣上心中的位置。那岑羲还算知趣,说此生定追随公主,永葆忠心。”其实萧至忠的话仅说了半截,自从李隆基成为太子之后,大臣单独向李旦奏事的时候,李旦肯定首先会问:“此事公主知否?”得到肯定的回答之后,再问,“三郎知否?”若再得到肯定的回答之后,此事肯定能得到李旦答应。
萧至忠又说:“岑羲那日说道,若公主答应,他可以再弹劾崔日用,有把握将其赶出京城。”
太平公主笑道:“好呀,此人很知趣。崔日用原来追随宗楚客,毛病应该不少,岑羲若把他扳下来,估计有把握。萧公,此人连扳三郎的亲随,到我这里有邀功之嫌呀,他莫非知我不喜三郎吗?”
“他弹劾钟绍京,公主又是赞扬又是推荐,他当然能明白公主的心意。公主,现在人的脑筋都很灵光,往往能从一件小事儿身上猜出大概。对了,现在市面上的流言愈刮愈烈,竟然有人说此为公主指使。”
其实这些流言泛滥,其中也有萧至忠的一份功劳。他受太平公主指使,惯用一些不着痕迹的话来推波助澜。萧至忠与李隆基无仇无怨,然他铁心跟定了太平公主,则主子的意志就是自己思想所在,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