诲为其帮了大忙,则其中肯定有利益关系。
崔隐甫再仔细打探赵诲的来历,又有惊奇发现。赵诲在中书省虽官职不高,然其拟文既快又准,中书省的大半公文皆出于其手,因此极得中书令姚崇的赏识。崔隐甫由此深层次想道,赵诲之所以能帮助胡商打通宫中关节,是否利用了姚崇的威力呢?
监察御史虽官职不高,然其有一件好处,就是其奏文可以直达皇帝手中。崔隐甫于是抖擞精神,洋洋洒洒写了一篇文字,然后密封后送入宫中。
李隆基阅罢此文,派人将崔隐甫唤入宫中当面询问。
李隆基扬起崔隐甫的奏文,冷峻问道:“崔御史,此文非是你臆造而成吧?”
崔隐甫小心答道:“微臣暗中访查月余,虽未得二人亲口伏辩,然事实彰显,实不敢妄自臆猜以欺瞒陛下。”崔隐甫将奏书送出后,心想皇帝阅后让有司核查,则可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料皇帝如此郑重其事,竟然将自己召入宫中亲口问询,令他喜出望外。
李隆基道:“嗯,朕似乎听过姚公数次提起赵诲的名字,好像此人文笔甚好,可堪为用。如此为文之人,若交结胡商,得人好处,则此人不简单。”
“陛下圣明。赵诲在中书省虽为七品官员,然他自恃姚崇信任,似乎未将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