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深恐朝廷今后无力掌控。他又知皇帝已非开元年间那个励精图治的有为之人,自己若动辄在其面前劝谏,说不定很快就得离开皇帝的视线,所以他要掌握好说话的火候。
现在皇帝既然问询,说明他愿意思索这些事儿了,高力士遂凝重答道:“陛下,臣闻云南数丧师,边将既拥兵太盛又不报实情,若一旦祸发,陛下何以制之?”高力士如此答话,既回答了对安禄山的忧虑,也捎带着斥责了杨国忠隐瞒二度惨败的劣行。
李隆基非是傻痴之人,杨国忠禀报云南战事时轻描淡写,然他又是借兵又是募兵,李隆基也知云南战事不妙。然李隆基又想,战事既已开打,一个小小的南诏能成何气候?就由着杨国忠去操持吧,他也懒得去上心。现在高力士如此回答,李隆基也听出了其话语背后的含义,就问道:“哦,看来高将军对国忠颇有微词啊?”
高力士眼见杨国忠被授为右相,又身兼四十余使,则其权力远超李林甫,心中就对李隆基百思不得其解:皇帝难道糊涂了吗?如此庞大的国家,交予这样一个乱七八糟的闲汉来打理,能成吗?
他因惧皇帝的心思难辨,这般心事只好长存心底。这日皇帝既有此问,高力士硬着头皮答道:“自陛下以权假宰相,赏罚无章,阴阳失度,臣何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