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李隆基对杨国忠的建言例当准奏,事儿由此办妥。
从哥舒翰那里借来的一万兵很快开赴蜀中,而安禄山的二万兵马一直不来。杨国忠左等右等,还是在李隆基那里等来了推辞之言:“安禄山近来正筹谋与回纥一战,其兵力尚且捉襟见肘,就不要向他借兵了。”
杨国忠闻言心中大怒,又知皇帝现在宠信安禄山甚于宠信自己,只好把满腔怒火强捺腹中,不敢再向李隆基坚请。他回到宅中,看到鲜于仲通已在堂上等候,就再也忍不住,胸中的怒火迸然而出:“这个可恶的胡儿,简直气死我也!你先倚李林甫之势,今日又恃圣上之宠,竟然不把我瞧在眼中,哼,我们走着瞧吧!”
鲜于仲通虽不懂军机,屡战屡败,然在人际之事上就比杨国忠老辣许多,闻言劝道:“杨大人,如今安禄山势力已成,且圣上宠信无比。下官以为,杨大人待安禄山不可一味刚强,宜恩威并施。”
杨国忠不以为然:“哼,他势力再大,终为一个边将。昔日王忠嗣也为三镇节度使,朝廷不过派数人前去宣敕,就将他拘押回京中。奶奶的,他势力再大,终究离圣上太远。走着瞧吧,他既然敢惹我,我为何还要向他施恩呢?”
鲜于仲通本想再劝,又素知杨国忠的禀性,自己败绩两阵还多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