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羊也是赶,两只羊也是放,罢了罢了,不过是费些功夫而已。
见我同意了,那些村民连声道谢,都欢天喜地的告辞了,留下了那堆小毛头,一个个好奇又躲闪的偷偷看着我。
孩子多了,书房也放不下,我专门腾出间厢房来,教这群孩子识字。
等教他们识字的时候,我才发现一副笔墨是不够用的,总不能让孩子们都在地上学写字吧。赶紧叫张山赶去城里多买些纸墨笔砚,还有桌椅板凳。
结果笔墨纸砚张山是买了不少,只是这桌椅板凳,他却是没舍得花这个钱。
他的理由是,山里有那么多木头,弄几个桌椅板凳还用花钱?
一个晚上加一个上午,他带着村里的几个男人,利利索索的就打了十套桌椅。
嗯,一个简易的小学堂就算正式的能使用了。
我由大家闺秀,摇身一变,成了教书先生。
孩子们都懂事,知道能学字的机会来之不易,都很用功。
识了字,就是去城里做工当学徒,也要比目不识丁强上百倍,在本朝,识字的人还是占少数的。
见他们认真,我也收起了刚开始那随便的态度,也买了些《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之类启蒙的书,来好好的教导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