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势,本来就是一个很虚无飘渺的东西。
就像王羲之的《笔势论十二章》。其中就有关于如何写出各种“势”的详细指导,在“创临章第一”、“启心章第二”有非常好的讲解。
他把写字比喻在战场杀敌,“纸张如同战阵,笔就是刀槊,墨如同盔甲,水与砚如同城池,运笔本领好像是将军,结构如同计谋策略……”
“用笔的一曲一折如同挥刀砍杀,一点一画错落分明,写飞戈如同斩斫。豪放的地方就要快利……写横就要像天边的云彩,写弓戈就如同拉弓射箭,写点就像悬崖上的坠石,写钩的转折就像钢构有力……”
秦末在三年“残废”时曾苦练过一段毛笔字,对此并不陌生,王羲之就是融汇自然百态的“势”到自己的字中。
换句话说,王羲之把字写出灵气,写活了,字中就藏着一个“世界”。
现在秦末的情形就比较类似,只是拳法和写字表现形式有很大区别。难度也截然不同。
“绝学”也不一定越多越好,只要能达到完美,一招可以变化出万招,而且会随着修为提高不断进化。
真正的拳法“绝学”是无法传承的。就算强行传下去威力也会一代不如一代,甚至被后人错解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