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言之,中国的黄粉跟海落因,因为性质特殊,虽然还没达到后世石油产品的国际地位,但在目前这种独家垄断的情况下,也相差不是太大了。
如果这种情况再持续个一两年,如果出口量能够再翻几倍,那么黄粉也未必不能成为一种具备话语权的特殊产品,虽说还不太可能真的就去左右其他国家的政策,但略微影响还是可以的。
造成这一切的原因,自然是跟中华帝国的皇家科学院,也就是110特区的科研机构有所突破有关。
在过去,像复方新诺明,青霉素,头孢等抗生素药物,还有其他抗菌消炎类的药物,几乎都是李永吉从现代社会直接进口的成品,只不过是没有包装罢了。
在那个时候,现代社会的药物进口过来,这边再稍微一包装一贴牌,就成了自己的药物,因此,李永吉名下的那些制药厂,实际上就是一个贴牌工厂罢了。
唯一的不同,就是海落因了。
海落因这种药物,当时是李永吉出资出技术,名义上在上海英租界注册,法人也是一个英国人的一家医药机构,名字叫做拜耳药业。
当时之所以搞的这么复杂,主要是因为海落因这种产品比较特殊,不想之后担负骂名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