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避免进攻过程中出现大量伤亡,所以安排了波浪线式的层次化攻击。
简单说,伯恩赛德把攻击部队分成几个批次,前几个批次的部队主要目的是为了吸引火力,说白了就是炮灰部队,但炮灰也不能随意牺牲,因此第一批攻击波是呈现款正面的散兵式突击。
也就是说,第一波的攻击部队中,人与人之间的间隔距离都很大,这样做是为了避免被中国人的火力给杀伤,让他们在冲锋的路上就遭到大量损失。
换言之,这第一波部队只是吸引中国人火力的,只要中国人的火力被吸引了,第二波第三波就会立刻出发,寻隙冲进中国人的营地,与中国人短兵相接。
也正因为是搞宽正面的散兵突击,加上又是晚上,视线不好,所以就造成了一眼看过去到处都是敌人的假象,这其实跟风声鹤唳有异曲同工之妙,毕竟在黑暗的视线所无法看到的地方,人们会自然而然的认为后面有更多的士兵,从而形成一种心理暗示,而这也是夜袭的一种附加属性,就是让人摸不透自己到底有多少人。
不过,中国人毕竟不是吃素的,在一开始的倒吸口凉气之后,很快就反应过来,因为距离过远,视线也不好,机枪什么的都无法开火,但这不妨碍火炮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