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兵原所在国如果实力够强,拥有足够的威慑力,那么获得俘虏的交战国家通常就不会对俘虏太过分,但如果被俘官兵所在国的实力很弱,那获得俘虏的国家就没那么多顾忌,对俘虏的好坏。完全看自己的心情。
因此,在整个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关于战俘待遇问题,国际上并没有一个标杆式的国际准则,也没有啥国际谴责之类的。大家获得了俘虏,都只是把俘虏当作一个谈判的砝码罢了。
换言之,在这个时期,交战双方如果有一方获得了俘虏,那就是你的本事。
这时候如果你善待俘虏,说明你有善心。大家除了口头称赞一下你,不会有任何好处,甚至可能会觉得你软弱可欺。
而如果你过分虐待俘虏,对方虽然会很气愤,但最多就是口头谴责你一下。谈判的时候该如何还是如何,通常不会为了俘虏问题而大幅度让步。
也就是说,在这个殖民主义思潮遍布全球,强权压过人权的十九世纪中期,不管是落后国家,还是自认先进的列强,都对俘虏问题并不如何看重,他们看中的更多还是实际利益。
这也是为何之前蒲安臣找李永吉谈停战协定的时候。虽然提出过释放俘虏的问题,可一旦中国人坚持,也就不怎么多谈。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