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丹东、岫岩、鞍山、襄平、凤城等地,这几个地区,几乎是辽东三省最主要地柞蚕产地了。
由此可见,散户们是受够了士绅们的欺压。
韶懿郡主在北境,也是一呼百应。
蓝衣的钱管事也道:“可别小看了这些散户,士绅们把持蚕业,低买高卖,散户们为了生计,只能多花些心思,琢磨养蚕技术,提高蚕丝产量和质量,高质量的蚕丝,能为士绅们带来高利润,价格也偏高一些,所以这些散户几乎个个都养蚕的好手,身怀了不为人知的养蚕手段,说来也可笑,辽东一带高质量的蚕丝,不是出自养蚕的大户,而是这些散户。”
虞幼窈颔首:“能在士绅的压迫下,生存下来的散户,自然是有过人之处,”她翻了几本名册,大致看了一些,就差不多了解了,辽东三省散户们的现状:“你们拿了我的印鉴,明日去官府定契,让名册上愿意合作的散户们按手印即可,有了契约,也能让人安心,这事儿基本也就正式定下了。”
契约也只一个形式,表明了大家互帮互助,共进退的态度。
由虞幼窈牵头,保证散户们出产的蚕丝,只要质量过关,不论多少,都以大周朝蚕丝的市价收取。
散户们也将保证,不会损害虞幼窈,以及其他散户利益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