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也”。五月朔,大帅会鞫於吴江泗洲寺。巡抚重其名,欲生之,命之薙头;廷枢曰:“砍头事小,薙头事大”!乃推出斩之。临刑,大声曰:“生为大明人……”。刑者急挥刀,首堕地;复曰:“……死为大明鬼”。)
读到这段历史,最后一段不论真伪,杨廷枢个人做到了气节二字。在是一个值得尊敬的历史人物,中国历史上,每每最黑暗的时刻,总会有这样的人站出来,用自己的血书写时代最绚丽的篇章。
陈燮请二人入内,堂前设茶,各自落座。作为主人,陈燮不能失礼,开口道:“陈燮不过是一介武夫,二位先生文名著于宇内,联袂登门,陈燮愧不敢当。不知二位先生,何以教我?”这就是客气话,千万别当真,这种话陈燮说起来,绝对看着表情真诚。
张溥倒是一点都不客气,拱手肃然道:“思华过谦了,要说一介武夫,这秦淮河上没一个人会答应。思华以文著名,以武立身,多年来南征北战,无有不胜者。今大明北有建虏,西有流寇。新君确立之初,本有圣君当朝之像。不想随后急转直下,朝局不振,纲纪败坏,思华以为何以至此?”
陈燮不敢说自己知道为啥会这样,但肯定不是张溥想的那样。面对这样的问题,回答不好,不回答也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