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被围剿,反而成个的把生丝的价格拉高了一倍。这个举动导致江南丝织业这三年前所未有的兴旺,等到生丝织成丝绸之后,面对市场时完全是另外一个情况。
跑海上的商人。采购了丝绸之后,按照以往的价格来销售,赚钱也是肯定的,但是这个价格明显不能让商人们满足。他们想卖更高的价格,但是这个事情不是他们想就行的。海上的地盘是谁的?被舰炮对准的商家,乖乖的把丝绸运到大员,勉强按照一个成本价销售。好在这个举动,仅仅是针对丝绸的。这一趟挣不到钱,下一趟你还会做么?
因为陈燮对海路的把持,江南丝绸的销售旺季。沈家的丝绸居然卖不出去了。只能堆在仓库里。只能在国内市场销售,但是国内市场,张家却在亏本低价销售丝绸。
沈家确实家大业大,但这也是一个巨大的包袱。生意好的时候。很多问题被掩盖了。一旦生意不好。问题就出来了。丝绸是沈家的支柱产业。根本就不能轻易的丢掉。但是前一年的问题没解决,后一年新丝再上市,陈的丝绸还能值几个钱呢?亏本是必然的。这个事情看起来就是一个笑话,在明末做丝绸对外销售都能亏本。但现实就是这么残酷。
第二年,沈家就有点困难了,各种问题都暴露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