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量产,就这还是开了挂的前提下。建国之初,为何要大力发展基础教育,为何要大力推动理工科教育?真的认为工业化的成功完全是改革开放的结果,那就太天真了。没有从49年开始的积累,哪有后来工业现代化?单单一个工业化需要的产业工人,你就没法解决。更不要说技术积累。
陈氏家族的产业很多,但是现在基本开放了纺织业领衔的轻工业领域的技术。真不是不想做垄断的买卖,实在是顾不过来。除了辽东的重工业基地和爪哇的石化基地,其他的产业陈燮现在基本不去关心。江南的那一大片产业,现在基本都是丢给那些女人去折腾,每年看一眼上交利润的数字这个工作。现在都是李香为首的团队在做。
陈燮的精力旺盛,不等于就得学朱元璋那样,老百姓穿衣吃饭都要管起来。工业化的特点就是产业的分工越来越细,一个人就算三头六臂,你也管不过来。如何保证产业的活力和持续发展,靠的不就是制度么?
当初在登州起家的时候,玩的是作坊,现在玩的是大规模的工业生产,根本就没法比。举个例子:铁路。一开始可以把筑路和机车生产放在一起,随着技术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发展,产业分离是一种必然。机车生产是一个产业,筑路是一个产业,尽管这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