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来淘汰一批批的雇工。为新时代工业发展的浪潮提供大量的劳动力。这很和谐不是么?
陈鸣很明白的将‘农场’放到了资本的一边,资本就是为了追求利润而存在,农场要求它的所有产出在扣除各项资本和劳动力投入成本之后,还要有利润,如此才能够继续生存下去。然而对于佃户而言,即便他们在扣除各项资本投入和劳动力成本之后已经没有“利润”,但是由于家庭农业的劳动者仍然获得了作为工人的“工资”,因此仍然可以继续生存,并且会极大地排挤雇佣经营农场。即使这种生存往往是以更多的劳动、接受更低的劳动报酬和更低的生活水平为代价的,那也注意成为一个大大的绊脚石。
怎么办呢?
陈鸣的解决办法就是用‘农税’来拉偏架。
虽然这么做挺不公平的,但为了消灭‘佃户’,陈鸣也只能这么做了。【有异议的欢迎大家提出来啊,一切为了‘合理’!】
所谓的特殊条例就是:民间自发的组成百亩以上的农场公司——【就比如之前的生产队】,在农税的缴纳上可享受更优惠的二十五税一之标准。
实际上陈惠和陈鸣的这两个政策推出后,在一定程度上还减少了陈汉在农税上的收入。因为军队、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