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一卷。”小黄氏用热手巾洗了把脸,打起精神后让大丫鬟去传膳。
嬷嬷心疼道:“夫人用完膳后还是先小睡一下吧。”小黄氏端着身子抄经文,腰背和肩膀最受累了,一天两卷经抄下来,到晚上胳膊恨不得都肿了。
小黄氏不同意的摇摇头,“这是我的孝心,怎么能嚷累呢?何况,我这样就累了,那还有更虔诚的怎么说呢?”抄经文也有不同的方法和姿态,血书就不用说了,比如那跪着抄经。其建难度瞬间秒杀眼下的小黄氏。
在不管是眼下时代,还是在未来的中国,在国人的大脑里,都会顺理成章的将抄经书的难度与抄经人对长辈的诚意划上等号。
很扯的一个定义,但它就牢牢的存在在中国人的脑子里。
小黄氏也不是不能跪着抄,可她怕人说她以孝显名。皇宫里也有人在抄经文呢,不管是妃子还是公主皇子,很多人都在抄。大伙儿都是坐着抄写,只有她跪着抄写,那是要得罪很多人的。
抄经文这法子在满清时期的皇宫大内中非常流行,而这个法子也延传到了陈汉朝,只是抄写的本子不在局限于佛经,《道德经》、《四书五经》、各种文集文选,都在其中。
当然,皇宫里的老太太、太皇太后都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