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不是只听他一个人的命令。
1809年,奥地利再一次掀起反法战争的时候,西班牙战场上的抗法义军也蜂拥而起,他受伦敦的命令率部前去增援。但在途中他接到了拿破仑已经取得对奥战争胜利的消息,老谋深算的他断定退往葡萄牙才是上策。可是迫于伦敦的命令,他依旧自萨拉曼卡北上,攻击布尔戈斯以西卡里翁河上的有苏尔特元帅指挥的法国军团,并于12月21日将其击败。然后他得知拿破仑已经从巴黎带兵火速来援,而且一只法军已经切断了他退往葡萄牙的道路,他决心翻越雪山,撤往400公里外的另一港口科伦纳。在登船前夕,得到米歇尔·内伊带领的援兵加强的法军,在尼古拉·苏尔特元帅的率领迫近科伦纳,约翰·穆尔以凌厉的反击打退了法军的冲锋,可他自己也死在了那一场激烈的反击战中。
没有了阿瑟·韦尔斯利,就没有了英军重返葡萄牙的壮举,也就没有了同盟军在半岛战场上的塔拉韦战役、布萨科战役等的胜利,更没有横跨里斯本半岛的著名“托里什韦德拉什防线”。
何为“托里什韦德拉什”防线?
那就是原时空的阿瑟·韦尔斯利修筑的一条19世纪的‘马奇诺防线’。他在与法军的反复拉锯战中,虽然多次获得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