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期的文臣,在能力上,苏辙实则不遑多让。
实际上,早在得知苏辙在太平天国为官之时,欧阳朔就想到一个职位,最是适合于苏辙,那便是行政署下属的科教文卫署署长一职。
随着范仲淹调任梧州郡郡守,萧何就任行政署长。此前由萧何兼任的科教文卫署,一直还是由萧何兼顾着。
四大署当中,行政署本就政务繁重。
对萧何而言,身兼多职,实在是极为不便。萧何一直通过公函,提请君侯,早日拟定新一任的科教文卫署长。
问题是,科教文卫署,实则关系到欧阳朔来年领地变革之根基,干系重大,欧阳朔又岂能匆匆拟定其主官人选。
而身兼文学家和宰相两大职务的苏辙,兼且家学渊源,为人又正派,自然而然地就进入了欧阳朔的视野,是科教文卫署长的合适人选。
除此之外,科教文卫署服务的是公共基础事业,跟党争无缘,偏偏又急需有见地之人主导,跟苏辙的秉性,实在是极为契合。
正是如此,欧阳朔才有信心说服苏辙再次出山。
欧阳朔选择在书房,而不是正堂,召见苏辙,也是表示亲近之意。
两人的见面,可谓波澜不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