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中。不久又迁为谒者﹑中郎﹑中大夫,一年中升迁四次﹐得到武帝的破格任用,并向汉武帝提出了“大一统”的政治主张。
除了主父偃,另一位大汉名臣董仲舒,则被欧阳朔安排进西南大学堂,做了孔子的经学助手,不准其踏入官场。
董仲舒在汉景帝时任博士,讲授《公羊春秋》。
汉武帝元光元年,武帝下诏征求治国方略,董仲舒在著名的《举贤良对策》中系统地提出了“天人感应”、“大一统”学说和“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为武帝所采纳,使儒学成为华夏社会正统思想,影响长达二千多年。
其学以儒家宗法思想为中心,杂以阴阳五行说,把神权、君权、父权、夫权贯串在一起,形成帝制神学体系。
有人更是戏称,董仲舒乃两千年封建统治的总设计师。
董仲舒提出的学说,迎合了当时的统治需求,加强了帝王集权,维护帝王正统,在当时并无对错之说。
只是具体到大夏,董仲舒的这一套学说并不符合欧阳朔的政治愿景,自然只能弃之不用,能将他安排到孔子门下,也是出于惜才考量。
送走董仲舒,也有利于打破中原行省过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