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不慎触其伤处。
疼痛的延续,促使我报上名姓都是蹙着眉,倒吸凉气的,“襄阳李子染奉老师诸葛孔明之命前来拜访江东故友鲁先生。”
如此名目,自是没有让我被拒之门外,相反的,鲁肃还热心地遣了府中管事前来相迎,姿态恭顺,礼数周全。
前堂,鲁肃似是早已在此恭候多时,备好了茶水糕点,好客地笑着离开上座,拱手作揖,“李小公子。”
我同样回以一揖,臂弯抬高,衣袖滑落,“鲁先生。”
随后,分主次而坐。自然,在此之前,我没有错过鲁肃看着我的伤处停顿了的少顷。
而俩陌生人相会,最好的切入话题便是共同熟识的那个人——孔明。
我率先言语,说尽恭维的话,直言,“老师归去后常常同我提起先生,赞先生乃是忠义之士,是老师极为少数敬佩的贤人之一。”可,事实是,孔明很少敬佩什么人,目前,除了司马徽外,再无其他了。
鲁肃也不怀疑,又或许,他比我还要清楚,这些话中有多少虚假的成分,但,交际场上,这些虚假必不可少,“你可莫要听孔明胡言,肃不过一介寻常,哪能位列忠义之士,令他敬佩。”
我笑,端起几案上的茶盏,微微晃动着,一面为了让鲁肃更加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