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玄幻小说 > 明郑之我是郑克臧 > 第332节
税),并在销售终端向盐商收取比例税制的市税(销售税)。
    由于广泛的推广晒盐技术,因此到武成三年,江淮各盐场每斤盐的成本大都不足二文钱,再加上官府向盐场收取的盐税计每斤十文钱,总成本为每斤十二文——当然生产规模越大,每斤盐分摊的盐税就越低,有些月产万石的超级盐场,总成本能控制在八文上下——一般而言盐场销售给盐商的离场价格是二十五文,盐场方面的利润率超过百分之一百,而盐商根据销售地的路程远近各自加价,再加上市税,最高销售价格在七十文至八十文一斤。
    扣除运费、人工、仓储费用、损耗等等支出之后,盐商的利润通常也在百分之百以上,如此厚利,自然引起不少人的兴趣。由于华夏朝对盐业的准入很低,因此沿海各地都广泛开设盐场,曾一度导致无序竞争。
    为此在盐铁衙门和地方政府的协调之下,各地盐场划分了各自的销售范围。
    其中江淮盐业的规模最大,其产盐分销江淮、江南、浙西、江西和荆湖五省和太平、武昌、荆州三府;浙东的盐业规模不大,保证本省有余,外销却是不能;而东宁和福建的盐业除保证自身需求外还供销赣南、潮州、粤东、粤北和湖南等地;琼州的盐业销往粤西、广西和广南;云贵、叙永、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