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和现在的日记差不多,是很隐私的东西。它不只记录了一个女子的才情,更忠实地记录了她的感情。在那个女子无才便是德,婚姻不能自主的年代,它可以说是一个女性内心的无奈和挣扎。
我从册子里了解到,这个女子叫王钰柔,咸丰十一年生于殷富之家。她的家族虽然没有人在朝为官,但也是个颇有声望的大家族。她的父亲和叔伯妻妾成群,她上头有四个哥哥、两个姐姐,家里请了西席先生教几个哥哥读书,她就在一边跟着学,几年下来获益良多。等她长到十三岁,母亲就不许她再去学那些诗词歌赋、四书五经,生怕她以后嫁不出去。于是她只能偶尔写一些随笔,让郁结的心情有个发泄的地方。
在她还不满十岁的时候,家里就给她定了一门亲事。当时比较讲究门当户对,亲上加亲,于是给她选的未来的丈夫就是她母亲的侄子,她的表兄。在那个懵懂的年纪,她并不了解丈夫对她意味着什么。可是她十六岁的时候,家里为她刚满四岁的弟弟请来了一位年轻的启蒙先生,她突然间什么都懂了。
十六岁是花开的季节,它代表着一个少女最初与最纯洁的情感,是神秘的也是最令人心醉的。
王钰柔称呼那个启蒙先生为柏生,柏生是个很有才华的人,他不仅学问了得,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