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荟聚之地。
盛长桢作为翰林修撰,平时主要是做些掌修国史,草拟文稿之类的清闲工作。
看起来这些工作无关国计民生,但前途却是一片光明。
因为翰林院的官员,是距离皇帝和朝廷中枢最近的官员。
在翰林院的经历,可以让盛长桢迅速提升在中枢的行政经验,了解本朝历史,为日后被委以重任打下基础。
基本上,在翰林院磨练三年,就会被提拔到六部为郎中,或者被外放到各省为提学,一步就能跃升为五品乃至四品官。
因此翰林修撰虽然只是从六品的小官,但在工作几年后往往可以青云直上,最后能够成为一方大员乃至中枢部堂。
比如前任宰相吕蒙正,就是从翰林修撰的位置上步步高升,仅仅十二年就做了宰相。
翰林修撰一职的前途,可想而知。
当然,对盛长桢来说,翰林修撰这个官职本身的清贵还是次要的,更重要的是它的办公地点实在翰林院。
而翰林院与皇宫之间,只有一幢门楼之隔。
这绝佳的地理位置,能够让盛长桢在兖王叛乱之时,攫取到最大的利益。
是的,盛长桢明白,兖王叛乱之时已经是越来越近了。
对这场叛乱的先知先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