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彻底淘汰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这要从德国人自己的悬挂设计来说明一番:德国坦克采用的确实是更为先进并且简单可靠的悬挂系统,不过他们因为自己的执着和不得已的苦衷,把一款简单先进的悬挂体系给改得面目全非了。
简单点说,扭杆悬挂必须错开两侧负重轮的位置,以此来放置需要横穿整个车体的“扭杆”,这也就造成了坦克两侧负重轮不对称这么一个“毛病”。当然这种不对称完全不影响日常的使用,但是这对于另一时空中的纳粹德国设计师们来说,简直就是一个无法忍受的“灾难”。
众所周知,另一个时空中虎式坦克和豹式坦克采用的是交错式负重轮结构,这种结构是因为负重轮边缘的橡胶称重能力不足被迫采用的,也就是说,德国必须想尽办法在有限的车体长度限制下,安装更多的负重轮来支撑整个坦克的重量。那么对于扭杆结构来说,就需要工程师们安装更多的扭杆——虎式和豹式的扭杆多达16根,这样一来,扭杆的简单结构优势立刻荡然无存了。
当然另一个让虎式和豹式行走机构更加复杂化的原因是希特勒还有德国设计师们自己找的——他们忍受不了自己的坦克负重轮的不对称,于是他们采用了手段让复杂的交错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