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代到九十年代,胡解放付出了什么?为了501厂,他整个人都比正常老了十岁。不到五十岁就换来了满头白发,关键是随着501厂的倒闭,他整个人的精气神都垮了。
胡文海呢?他的命运总还是不错。得益于萧野芹和胡解放两人的基础文化底子。从小受到家庭熏陶和精心培养。他的学习成绩和人格成长都比同龄孩子要优秀一些。
大学毕业之后没有回绣城,而是辗转在私人企业打工,最后是在王船夫的比亚迪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
胡文海对国企,对国企工人的感官是非常复杂的。
一方面,他后来的人生经历告诉他,八十年代之前中国的工人阶级是“特权阶级”,至少是“中产阶级”,享受着和农民完全不同的生活品质。可在这种条件下。国营企业工人的表现,却非常让人失望。八十年代迅速“堕落腐朽”的国企工人,失去了建国以来工人阶级的先进性。
可是另一方面他又非常不理解,还是这批人,最后造就了“中国制造”的奇迹。如果真是骨子里好吃懒做,为什么换个环境就突然变的让人敬佩起来了?
问题在这些人的身上?说实话胡文海之前并没有想的太多。
对于任何一个渤海省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