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波音合作的UHB,西德MBB公司的MPC-75项目,以及后来的AE100和西飞自行开发的NRJ计划。这些在上飞与西飞竞争大背景下的中国客机发展计划,几乎最后全部都遭遇了失败的结果。
从历史上看,支线客机的制造技术和干线客机的要求并不相同。即使是美国也只有一个波音,欧洲更是只有一个空客。指望本来技术不先进、资本不发达、市场不充足的中国航空制造业冲击大飞机领域,竟然还分出两个互相拆台的对手来,结果自然是两个和尚挑水吃了。但问题是这两个和尚里,有钱的没技术,有技术的没钱。西飞在资源和上层关系上都不是上飞的对手,光有技术有什么用?
ARJ的总师是西飞培养出来的,但还不是项目落户到了魔都?西飞作为商飞的大股东,ACAC的技术力量却集中在魔都,为了调和ARJ究竟是采用MD82和波音737的技术路线,后来的AVIC又搞出了个FAI魔都设计院,最后搞的ACAC工程部和FAI造成严重对立,ARJ项目好事多磨……
技术薄弱的上飞想着要把ARJ弄成自己唯一搞过的MD-82路线,但西飞在国际代工中培养起来的技术力量更强,于是想把ARJ搞成波音737那样的翼吊布局。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