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么艰巨。
白绣线的修建,阻力还不仅仅只是这么一点。
筹集资金、技术装备的组织生产,施工建设的标准制定,甚至是能够承建这条新标铁路的工程队伍,全中国更是一支都没有!
付志恒当时是顶着巨大的压力,首开全国招标的先河。铁道部下属的工程集团,只要能拿出切实可行的工程方案、拥有施工所必须的工程设备,六十亿的项目就交给谁干!
然而这么大一块蛋糕,如此开诚布公的态度,换来的却是寥寥无几的投标方。
唯有的几个投标方拿出来的方案,也都是让人看的火冒三丈。不是打转包给国外公司的主意,就是在老标准上面多加水罢了。
不得已之下,付志恒只能是自力更生、内部挖潜。将盛京路局、绣城路局和吉林路局下属的三个工程建设集团合并,重组成为了中铁第九局,局长由他自己亲自兼任。调集了三个工程集团下属的全部精兵强将,又大量添置了工程设备,才算是拥有了摸着石头过河的资本。
不能不说,白绣线爆表的成本,和中铁九局使用了大量的工程机械是分不开的。
而这其中,尤其以铺轨机的投入最具有革命性。中铁九局考虑的是从奥地利引进普拉塞陶伊尔的铺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