么就必须对车次之间的距离留出足够反应时间的冗余来。
铁路最理想的运营状态,当然是一辆接一辆的火车头尾相连,保证铁路线路的利用率能够达到100%的程度。
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铁路的铁轨上绝大多数时间却是空空荡荡的。
这是因为,铁路毕竟不是一个封闭系统,它无时无刻不被周围的环境影响。各种突发事件的发生,要求列车必须有一个避险缓冲的距离。
还是那句话,一列万吨列车最难的不是让它开动起来,而是如何让它停下来。
掌握铁路、列车的运营状态的能力,便决定了铁路发车的频率。对突发状况的反应速度越快,那么发车的频率就能越密集。
可想而知,通过人眼观察、通过电话和电报汇报,这种手段应对突发状况的效率是多么低下。
相应的,在这种技术条件下的发车频率、对铁路的利用效率都是不那么尽如人意的。
而过去那种人工方式有多么不尽如人意,如今的TDCS系统就有多么震撼人心。
数字化、网络化,信息技术对铁路调度系统的改造,对于铁路系统来说是彻彻底底的跨越式发展。一种技术的投入,能够如此明显的对铁路系统运转起到如此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