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匠心独具。
我考虑当初赵佗在大雾岭给自己选好陵墓的墓址,于是开始着手准备建设。但是由于山路崎岖,另外加上山势高达不易运输建造陵墓的材料,要是仅仅靠大雾岭中就地取材也远远满足不了。另外还有建造陵墓的士兵、劳力以及将人们的吃喝粮饷问题,靠肩扛背驼的根本满足不了这样的需要。
也许赵佗在勘探墓址的时候发现这条雾溪,也许是后来想要为了运送物资的时候找到的,总之他们发现了雾溪的存在。他们发现雾溪的是一条半地下河,从巨大的冰川下面穿行而过能够直接到达大雾岭里面。
但是因为雾溪有很大的局限性,比如说外面的水流很急但是很浅,里面的河流大都处在冰层之下。更关键的是一点,穿行这面巨大的冰墙的位置很小很矮,就连最小的船通过起来也是很艰难。于是赵佗就想起了开凿这样的老办法,他准备拓宽冰川下面河道。
虽然赵佗只是一介草头天子,偏安一隅称王称帝,但是手底下拿出个三四万人来还是很容易的。虽然比不上他的老上司秦始皇在骊山修建陵墓是那种“遣骊山刑徒70万余人穿凿三泉”大手笔,但是估计动作也小不了哪里去。再加上驱使当地的土著民族,像是瓯越人等等,修建陵墓的不会少于10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