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沟连接,呈西窄东宽的喇叭口形。这其中的原由,主要是水流自东南方向而来,直冲水道北壁,所以多以石块砌壁对付水流的冲刷。
排水道口的底部铺有上下两层石块,下层排列无序,上层石块砌作5条小渠,恰与过水道上进水口的5个进水口一一对应。水孔一般高50厘米、宽40厘米,因石块不够规整导致了水孔大小的不尽一致。出水口的形状和结构与进水口大体相似,但由于内部石块交错排列组成网状,水可以分层从孔内石块间隙中跌宕流出,敌人却不能从水孔中进入城内。出水孔设计3层,冬春枯水期只下层排水口就可以满足需要;当夏秋季丰水期一到,中上两层排水孔就会随着水势涨落而发挥调节作用,即使大雨积洪,也不至于造成水灾。
后来很多专家都给与了极高的评价,那处排水口也成为淄城的一张名片。齐国古城完备的排水设施,使城内积水可顺利排除,又有城边两条自然河流作调剂,城池内外互通有无,旱季不致干涸,雨季又可免受洪涝之苦,从而确保国家统治中心的安然无恙。尤其三号排水系统的设计,把天然河流、人工护城壕沟与城内排水系统有机结合,结构严谨,构筑坚固,既可泄水,又可御敌,为世界同期排水建筑史上所罕见,愈发显示出东方大国建筑设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