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不从心。
而要克服,就必须要进一步分析出病因和动机。
回到上面那个例子。如果要他顺着这种大不敬的思维下去,转移自己的注意力,一定需要强大的动机。
因为即使是普通人,在骂完人之后,也可能会有内疚的情绪,思索到底是谁的错。
何况这种无缘无故辱人的强迫思维?
强迫症的发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在强迫性人格的基础上,遇到外界诱因而产生。
比如上例中的强迫,诱因就是外公的过世。
与其把对外公不敬的想法,归于人的心理中正常的丑恶,强迫去接受,还不如把它当成一种逻辑。
分析其背后的原因与动力。
找到动力,才能引导这种力。
但是,人们对心理疾病的复杂性存在着固有的趁易避难。
不仅普通人对心理症患者的症状不知所云;就是连大多数心理医生都感觉束手无策。
所以,人们经常所熟知的心理学,往往是“顺其自然、转移注意、加强锻炼……”
又或者是积极的行动、鼓励之类的……
鲜有单就症状而来研究的。
精神分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