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什么环境,因人因症状而异。在没有深入分析之前,这种表面的隐性暗示反而不那么表面,不容易察觉。也就是根本不清楚到底是什么环境暗示他。
但是,患者一般都记得最初产生强迫时的环境。
更贴切地说:他根本没有把当前的环境和最初产生强迫时的环境联系起来。
他能清楚地记得,外公过世后,母亲很伤心;他最怕见到母亲的眼泪,于是刻意选择逃避丧礼过程中最悲痛的一幕。
但他能够想像到母亲伤心欲绝的情形,并极力压制这种想像。
就在这之后,这种大不敬的怪异思维就开始产生了。
事实上这种怪异思维对他来说不算太陌生。
如果是一种完全陌生的记忆,人反而容易忘却,而不会纠缠在心。
这个在以后将会详述。
他曾经想过:如果在骑车的时候,自己故意把车骑到河里怎么办?如果吃饭的时候,饭全部变成了脏东西怎么办……这就是一种强迫性人格。
但是,那个时候,他能够较快地克服这种怪异思维,成功地回到正常生活中。
只是这一次,因为外公过世的诱因,大不敬的怪异思维如洪水决堤般不可阻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