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和它附近的学生需要的是改变家族命运,挣脱贫穷的禁锢的契机。为了成为富一代和官一代,区区做题又算得了什么!
当然,这种雄心壮志,学生们也只敢在心里想一想,绝不敢宣之于口,以免被笑眯眯的杨锐施以更重的负担。
自从杨锐说服校长,外聘了教师以后,鸿睿班的负担就在不断的加重了。他们要完成杨锐布置的试卷,每天的数个小时的连续考试,从来没有间断的。各科老师也不会放弃布置作业的权力,从而令题海的范围不断增加。
唯一的利好,是随着题海的扩展,学生们遇到相似或相同题目的时候越来越多。杨锐也允许他们只列公式而不做解答。
省去庞大计算量的情况下,每天上百道题才能勉强做下来。然而,一旦遇到专门的计算训练的时候,鸿睿班的学生又得叫苦连天。
鸿睿班日趋正规化的结果,是学生们的自由时间越来越少,从每天睡七八个小时,压缩到每天睡6个小时,从2个小时的自由时间,缩减到半个小时……
锐学组内除了杨锐以外,没有一名学生是适合科学研究的,换言之,锐学组内的学生,没有一个是适合80年代应试教育的天才少年。
那种成天睡大觉,然后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