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室大的多。
甚至蔡教授自己,也是举棋不定。
其实,要是就成果和论文来说,这里一多半的学者比不上杨锐。
《细胞》、《自然》和《科学》三本期刊是科研领域的圣经,是硬的不能再硬的条件,全中国一年也发不了五十篇,分到生物学领域,根本达不到十篇。
虽然这个位数的论文,基本都落在了中科院、北大或清华等顶级高校或机构名下,但这么些年积累下来,大部分的教授依旧没有机会或能力在s上发表论文。
就比如唐集中教授,他虽然在影响因子超过10。0的syst-biol(系统生物学)发表过多篇论文,但cell就是cell,和sb永远是两个世界。
当然,唐集中教授发表的论文影响因子低,也有时代因素,改革放以前的中国学者,大部分偏向于发表中文期刊,此时的中文期刊也活的尚算滋润。
另一方面,现在的中国大学,也不是唯影响因子论的。
然而,再怎么看,《cell》也是石破惊天的力量,如果杨锐不是学生而是老师,哪怕是大四刚毕业留校的小助教,他也有资格独立领导一间实验室。
现在差了3年,总归是让人心里拐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