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纸’,‘银光纸’之称。听说过苏轼的最爱‘澄心堂’纸吗?那就是楮纸。
到了现代时常有人混淆,认为‘黄纸’和‘硬黄纸’是一种东西。其实不太对,这是两种纸。
晋代的书法作品传到唐朝已经几百年了,唐人对它们采取了一种保护措施:用熨斗烫上一层腊。就像后世做了一层塑封一样。
岁月久远,即使蚕茧纸、藤纸也会纸本泛黄。所以唐人又玩起了仿古。
他们会把新麻纸用上文提过的‘黄檗汁’浸透,再烫上一层蜡。由此诞生了一种颇具古韵的名纸‘硬黄纸’。
硬黄纸是唐朝特色。宋朝的皇室子弟赵希皓曾说过一个‘秘密’:今世二王真迹或用硬黄,皆唐人仿书,非真迹。
有了他这句话,在后世的古玩行业里,‘硬黄’一词便专指临摹本了。
话题越扯越远了,咱们往回再拉拉。
黄纸虽然不起眼,但因为是用‘麻’、‘藤’所制,也不便宜的。东晋朝的社会风气是:正式场合用丝帛或者侧理纸、蚕茧纸之类的高级‘白’纸,日常就用黄纸。至于竹木简,那是‘穷’人用的,穷到朝廷都看不过眼了。
至于王羲之...书法家需要大量练习,蚕茧纸肯定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