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他造,他日常书写练习用的就是黄纸。
东晋人用纸不同,书写姿势也与后世不同。
高桌、椅子在宋朝逐渐普及,东晋时文人多用低案,有时随便写写时甚至不用案。
席地而坐,一手拿纸,一手拿笔,悬空而书,传承着竹木简时代的书写习惯。这些你去看《校书图》,《女史箴图》时都会有发现。
一手纸,一手笔写什么最方便?当然是行草了!
况且东晋人崇尚自然,行草也最符合他们的心性,所以行草发展优先于楷书也不是没理由的。
事物发展回溯去看,一定会多少找到些符合它们的逻辑。
纸不同,书写习惯不一样,如果不了解这些很难彻底弄懂晋人的笔势。
历史上曾有个牛人,为了写好王羲之,全盘复刻了王羲之时代的‘装备’。那就是元朝的李倜。
李倜不但纸、笔,书写方式全盘模仿王羲之,甚至他的书房也叫‘拟晋山房’。景致、摆设、用具全按晋人习惯进行布置。这个该怎么称谓?真人实境还原?反正就是这么个意思。
李倜是单纯的模仿者吗?很多人这么认为。但后世的陈振濂教授为他说了一番公道话,称其是“被遗忘的一代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