损的循环。
常玉彬上不了年度前三十?哦,那是退步了。
没关系,泰隆金融研究所眼光一扫,前三十的分析师之中,哪一些是小研究所的,统统给我试试挖一挖,挖过来了就让他们去和常玉彬这些老资格竞争,最终分出个高低,成功者留下,失败者滚蛋。
金融研究圈每年超过10%的人员流动比例,就是从这里来。
所以周明海冒头,必定要被针对。
路就那么宽,有人挤上来,有人就得掉队。
“你挖别人也就算了,挖一个学士团队?我面子还往哪里搁?”常玉彬发完火,打开周明海的微博平台,看着同行们“自觉”发动攻势,心情舒畅了许多。
今年的分析师评选,排名前列的都是大机构的老资格,除了……周明海和另外两个团队,这三个团队之中,只有周明海最容易挖,另外两个据说都确定了跳槽的下家,所以周明海受到的关注很高。
这也是周明海为什么敢保证王诺明年1月份可以出师,因为在周明海答应给公司出研报的前提下,万利金融研究所马上就确定周明海暂时没跳槽的意思,接下来肯定是加大力度笼络住他。
可惜的是,周明海团队的硬件还是不过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