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基金只要能够吃到一个上市项目,立刻就能摇身一变上升一个台阶。
因此所需要的只是欧气。
郑德2006年成立的时候只是袁家一大家子手里都有些钱,于是决定一起办点大事。那时袁苜才19岁,还在海外上学。袁敬32岁,海外学成归来,喝了一肚子洋墨水,有米国投行的工作经历,是袁家上下最能打的一个,因此被他老爹委以重任。
结果一年之后公司出现大变动,袁家痛失龙头,袁敬临危受命执掌这家刚刚启航的基金,然后居然把宝压在那个时候看起来完全没有任何希望的初创企业身上,郑德也从信托逐渐转型为PE/VC机构。
所谓VC就是早期的风险投资,靠拍脑袋砸钱,而PE意味着看财务指标投资,相对而言投的都是比较成熟的企业。当初袁敬上位的时候袁家里边也不是没人觊觎总裁的位子,甚至不少人指责他的决定草率,但是投资行业有个重要的特征——
有限合伙人LP只要有钱就行了,负责出钱,而GP虽然名为普通合伙人,实际上要管理基金,对资质有很高的要求。是否有业绩口碑,是否充分专注,有没有独门绝技等等,如果这些都没有,最少也得有工作经历和学历,这些都是袁家只拥有现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