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不到的。
结果袁敬欧皇附体,才三年的时间,一些早期被投企业刚够上市标准,很多项目从募资到成熟最快也要三年,然而创业板正好开板了。于是本土创投企业迎来第一次大规模的爆炸性增长,郑德投了几十家创企,开板前两波里就投中了网宿科技、赛为智能和蓝色光标。
不止是郑德,很多PE/VC都发了,一夜暴富的神话传遍大河两岸,不参与PE就是落伍的年代正式到来。
那个时代是变态的,所有的有钱人都疯狂了,随着创业板一声锣响,无数PE资金被汇集起来追投Pre_IPO项目。本土创投们苦熬多年终于等到这一天,然后发现卧了一个大槽,市场生态突然变了,什么价值投资不价值投资的?
很快,GP丢失了决定权,投什么的权力被LP也就是出资人们强势拿走,GP们的工作变成了募资,找钱的能力成了衡量私募基金的唯一指标。然后,以LP们的投资眼光当然是不考虑什么企业成长性之类的,能否IPO才是唯一标准,市场上年度净利润超过3000万的项目被手里有钱的PE机构疯狂追逐。
但是Pre_IPO这么好的事情肯定是稀缺资源,所以关系和人脉成了第一位的,而不是投资的专业性。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