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试图把儒家思想变成儒教的企图,便有了一个先天的大缺陷,是一个几乎无法调和的矛盾。所以董仲舒创立的儒教系统,虽然具备宗.教的所有特征,我们还是只能将其称为类宗.教。这种类宗.教要充当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的角色。便存在一个巨大的、无法弥补的缺陷。因此它导致了中华民族宗.教意识的淡薄、和精神家园的信仰缺失。
董仲舒构建的神学化的天人合一的思想体系。淡化了先秦儒家推重的人情化的伦理亲情;淡化了孔孟的“民为邦本”“民贵君轻”的仁政思想;淡化了“仁、义、礼、智、信”的真实内涵。而强化了皇权统治和封建秩序。这种一淡化、一强化的过程,便完全改变了儒家学说的姓质。这种留名去实的偷换概念手法,成为后来历代华国统治者的惯用手法。后来历代被官方推崇的所谓儒学大师,逐步完善补充着儒教思想体系。加深着儒教和封建政治的结合。无不是采用这种手法愈走愈远。历史上众多的儒教学派和汗牛充栋的儒教典籍,无不是离孔孟思想的主旨越来越远。而且大多变得玄而又玄、不知所云!
从此孔孟儒学被皇权制度整体劫持,充当着它政治伦理学的角色。儒学的精髓部分被淡化、被偷换、被抹煞。虽然宋明理学是儒学某些内容的发掘与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