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兰克帝国自查理曼大帝去世后陷于四分五裂。.从9世纪至10世纪间,法兰西和德意志等地区战祸不断,人心不安,许多人产生了厌世思想。与此同时,修道院的经济实力则曰益雄厚,一些修道士已和世俗建主一样腐化堕落,本尼狄克修道制度处于涣散松驰的状态,于是,教会中开始兴起了克吕尼派改革运动,使修道主义再度高涨。不过,克吕尼改革派不仅想改革修道制度,而且还试图利用教会的经济实力,左右分裂动荡的政治局势。
910年“虔敬者”威廉在法国东部离马肯不远的克吕尼建造了一座隐修院,它规定只接受教皇保护,不受其他任何主教和世俗权力的管辖,它的土地不受一切侵犯。它要求修士遵守严格的禁欲主义的本尼狄克会规。克吕尼修院的建立在教会引起很大反响。在第一二任院长伯尔诺(910—927在任)和奥多(927—942在任)的热心推动下,许多修道院都起而仿效,整顿改革,当时在罗马的阿文亭山上也建立了一座代表克吕尼派思想的圣玛利亚隐修院。到10世纪中叶,克吕尼派运动已由法国发展到意大利、德国、英国、西班牙等地。这些克吕尼派修道院均听命于克吕尼修道院长的命令,凡属克吕尼派修道院的院长也均由克吕尼修派道院院长任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