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是发生在秦朝,最后几次全部都发生在清朝时期。虽然康乾盛世,也让一些文学名著,史书记载等全部都焚毁了。故而,后世流传的书籍并不全。因此,赵构也算是意料之外的收获。
大观三年,即公元1110年。宋徽宗赵佶在登基前几年政治举措还算是一位明君,自从蔡京从右相升为左相后,又深受赵佶的宠信。在蔡京的劝说下,宋徽宗赵佶的政绩开始出现混乱的局面,不理朝政,终日沉迷于书画之中,还自得其乐。
年仅三岁的赵构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这一切他都无法改变什么,势单力薄。毕竟,他只不过是郡王,年纪尚幼,也无法得到赵佶的重视。即使赵构有心,赵佶也无意。赵构知道大宋羸弱是从此时开始的,他心急如焚,唯有叹息不已。
元符三年正月,即公元1100年,年仅25岁的宋哲宗病死,宰相章惇主张依礼、律,当立哲宗同母弟简王赵似,否则当立长弟申王赵佖。只因宋太祖赵匡胤传位于其弟,以致于后来的大宋皇上死后,没有子嗣的话,就传位于兄弟。
只不过,那个时候朝中大权全部都在宋神宗的皇上,也就是向太后的手中,她把持朝政,又没有子嗣。神宗的子嗣全部都是其他妃嫔所生,与她没有关系。因此,排除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