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记得自己小时候,有句话很流行,常常听李家镇公司的老人念叨。
“工分,工分,社员的命根”。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公社时期分配各种粮食、财物都要用工分这个大分母去分,所以农民才会把工分看成是自己的命根子。要知道,他们的工分得来确实是不一样的,有的社员是靠自己的辛苦劳动挣来的,但也有很多特殊社员,他们是不劳而获的。
这些不干活的社员,有时比干活的社员挣的工分还要高。不得不说。公社没剥削是完全骗人的,实际上,公社有多种副业存在,其中就包括机械修理、小工业、打井队、实验田等。在公社各行各业干活的社员,大都是从各个大小队抽调上来的能工巧匠。这些人给公社出力挣钱。他们的工分都要记在他们所在的小队上。
各大队的干部班子及民兵。小队会计、保管、红五员、军烈属、工属(在外有正式工作的干部、工人的家属)、五保等。他们一般都不参加劳动,年末小队统计工公分东西时,小队会计把社员实际干活挣的工分加在一块。按劳力人数去除求出平均分,然后按平均工分偏高的分数再补给上述人员,当时叫做“补助工分”。个别小队吃补助工分的人比实际干活的社员人数还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