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着,钱咏文就让助手帮忙拿来粮研所的研发出来的水稻品种给苏亦作对比。
说着,还顺带给苏亦科普一下水稻知识。
自然而然,就提到广东农科院的半矮秆水稻之父黄耀祥院士。
黄院士通过人工杂交育成的半矮秆高产籼稻品种——广场矮。
黄院士是中国矮秆水稻育种的先驱,从这个方面来说,对方跟袁老的禾下乘凉梦似乎大相径庭。
其实,不是。
上世纪50年代中期,随着增施肥料、小株密植等先进栽培技术得以普及与推广,然而传统高秆品种倒伏现象普遍发生,受中南沿海地区频繁台风暴雨影响,倒伏成为当时水稻高产的主要障碍。
所以矮化育种,广场矮的出现就成为世界水稻育种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
而,恰好,黄耀祥就是跟丁颖教授的学生。
这就是一个传承。
在广东农科院,说到水稻,肯定是绕不开黄院士的。
钱咏文还说,“可惜你不是读农学的,不然,以后就可以读黄教授的研究生了。”
此刻的黄耀祥还没评上院士,甚至还没在农科院担任领导职务,不过已经被华农聘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