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左氏》是否得圣人真意而
“传《春秋》”这一问题上。《左氏春秋》本是一部内容宏富的史著,与经学没什么关系。
刘歆校秘书典的时候初次见到,他认为此书流传不广,必须借经学而大力推行。
所以奏请天子,要求立官置博士,以《左氏》依傍今文家的思维窠臼取媚人主。
当时的今文经学博士们实际上并不了解《左氏》,拒绝其进官学。虽然古文《左氏》最终未能被立为官学,但依靠其自身的学术价值,社会影响日益扩大,私学日盛。
本朝前两次今、古文经学两派之间的范升、陈元之争,李育、贾逵之争,都是由《左氏》而生。
何休对今文经学家李育在与贾逵的论争中未能占到上风感到非常遗憾,而时下《左氏》越来越兴旺,《公羊》已经退无可据。
面对这样的窘境,何休打算以攻为守,于是著立《公羊春秋解诂》,打算重振今文经学在学术上的绝对地位。
郑玄奋起反击,作《发墨守》、《起废疾》、《箴膏育》以反驳何休的论著。
争论旷日持久,争论的最后结果还是今文经学处于下风,今文经学再度遭到重击。
何休见到郑玄的驳论